|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关键词: NOKIA 诺基亚 可爱 可爱的 瑞士
您当前位置:华南在线 > 新闻中心 > 科技新闻 >

袁隆平:迷恋一粒种子 痴爱一片稻田

日期:2018-08-14 16:53 来源:   【字体: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迷恋一粒种子 痴爱一片稻田

  暖暖的元旦小长假过后,长沙市气温骤降。1月5日上午10时许,记者一行如约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步入研究中心综合楼接待室,金黄的稻穗巨幅照映入眼帘。

  “这是2014年,湖南溆浦杂交水稻首次亩产突破1000公斤。”工作人员正指着照片介绍,精神矍铄的“当代神农”袁隆平院士微笑着走来。说明来意后,袁隆平的话匣子立马打开了……

  1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到了我们心坎上!”袁隆平说,十九大开幕时,作为连续三届党代会的特邀人士,他有幸坐在主席台,聆听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他深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从北京回来到现在,一刻也没有停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7年12月20日,长沙市委邀请袁隆平为“人才新政”代言,做长沙招才引智的形象大使;12月8日,在青岛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袁隆平亲自担任论坛主席,号召各方面专家一道,共商盐碱地改良措施……

  “老啦,时间不够用啊!”没等工作人员说完,袁隆平抢着说,“保障粮食安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通过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二是扩大耕地面积。就我国来讲,耕地面积非常有限,能否保证十八亿亩红线还是个问题。”

  袁隆平认为,原来只有一条路,就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现在,研究海水稻之后,就发现了另一条路——扩大耕地面积。如今,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城市扩建的脚步还在继续,这就意味着耕地面积在减少。研究盐碱地改良的意义,就在于为农业用地做“加法”。

  去年8月,袁隆平88岁米寿生日会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举行。在生日会上,袁隆平把海水稻技术研究的突破和创新称为拓荒人精神,同时把“开拓亿亩荒滩,增加亿亩良田,多养活1亿人”作为拓荒人的梦想,提出了“拓荒人精神,薪火相传”的口号。

  “拓荒人不是说鼓励人定胜天,强调的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一定要有敬业的态度。”袁隆平略有所思,补充道,“事业总要有人带头去做,这就是拓荒人,把拓荒精神传承下去,并且要与时俱进的传承。”

  “年轻人要有做成事业、解决国家需求的精神,就像马云所说的‘利用阿里互联网技术造福千万农民’。”袁隆平说,“我把亩产做到1000公斤,他用互联网技术,争取把每亩收益做到1000美金。这样做,土地增值了,农民才有最大的收益。”

  “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我对实现中国人‘吃饱’‘吃好’的目标充满信心、干劲十足。”袁隆平说。

  2 “科学的探索无止境, 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

  “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那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袁隆平说,苦难年月留给他的是伴随饥饿带来的种种痛苦记忆,年轻时他曾亲眼看到饿殍遍地的场景,即使是活着的人,也是又瘦又小。从那时起他就立下志向,一定要致力于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1949年考取农学院时,他种下了“禾下乘凉梦”。

  这么多年来,袁隆平以敢于批评的创新精神,通过大量试验,发现了“无性杂交”学说的致命漏洞。冒着被批判的危险,依然坚持杂交水稻研究,发现雄性不育株后,他独辟蹊径,提出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配套培育体系的思想,为杂交水稻培育明确了正确的基调。

  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不育率低、制种产量低、杂交种子成本太高……面对一个个接踵而至的问题,袁隆平从不放弃,而是在实践中捕捉灵感,攻克问题。

  在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试验田里,2米高的巨人稻如高粱一样笔挺,亩产达1000公斤。

  袁隆平告诉我们,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他又宣布了一个重大技术成果,“敲掉”水稻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亲本干净,种子就干净。此项镉元素剔除技术将扭转我国部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趋势。

  “科学的探索无止境,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也是杂交水稻育种不断发展的灵魂。”袁隆平深有感触地说,在科研路上不断地否定与自我否定,奇迹就会发生。

  2017年10月,袁隆平牵头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种的第一批海水稻小面积测产,最高产量为每亩620.95公斤。这种海水稻外观与普通水稻相似,但味道更香甜,因为这种水稻种植基地没有任何污染残留,生长期也比较长。我国有近3亿亩沿海滩涂和内陆盐碱地可以改造利用,未来5至8年,有望推广耐盐碱水稻1亿亩。

  “创新是科研的灵魂,外国人没有的,历史上没有的,同代人没有的,你搞出来了,就是创新。”袁隆平说,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大方向要对;其次,这条路走不通时,就要考虑换一条路。他对成功的体会是:要有知识,要流汗水,要有灵感,要抓机遇。

  3 “对中国共产党,我不仅是热爱,而且是崇拜,是更高一层的情感”

  “正是党的阳光雨露,养育了杂交水稻这朵奇葩。成绩和荣誉归功于祖国,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袁隆平饱含深情地说,回顾60多年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袁隆平表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环境如何变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都始终跟党走,始终对祖国、对人民充满深深的爱,这是他科研创新的动力源泉。

  从治学到做人,爱国忧民一直是袁隆平的精神底色。他拒绝了高薪聘请他出国工作的多家机构。提及此话题,袁隆平说,他的根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根也在中国。

  “对中国共产党,我不仅是热爱,而且是崇拜,是更高一层的情感。”2017年10月18日上午,听完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后,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是共产党把一个贫穷落后、处处挨打的国家,建设成了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

  虽然自己是一名无党派人士,袁隆平的心却深深地向着中国共产党。多年来,他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2017年10月10日,袁隆平重返母校西南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出席首届“袁隆平奖学金”颁奖典礼。他寄语青年学子:这个奖金不仅是物质奖励,更是精神激励,为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而努力奋斗。

  首届“袁隆平奖学金”特等奖的获得者、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张婷告诉记者:“袁隆平精神是一种不息的科学生命,一种不竭的精神动力,一种不止的奋斗追求,这种精神将一直指引我前进。”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袁隆平笑着说,他是一个“80后”的中国农民,“稻花香里说丰年”是他最高兴的事。他坚信,“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一定会实现。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采访结束时,袁隆平紧紧握住记者的手说,种子精神给他的启迪最深,人就像一粒种子,一定做一粒好种子。

  (本报记者 邹太平)

网友评论:


阅读排行
推荐文章
图片文章
历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