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历史,有鸟类“活化石”之称,是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等齐名的“国宝”。
一只中华秋沙鸭妈妈带领小鸭逆流而上。 朴龙国 摄
按吉林省中华秋沙鸭保护行动的目标,到2025年,解决长白山区中华秋沙鸭栖息地破碎局面,使其繁殖种群数量达300对以上;到2030年,其繁殖种群数量达400对以上,有效缓解其濒危状况。
据吉林省官方近年野外考察显示,中华秋沙鸭繁殖种群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区二道白河、浑江、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富尔河、红旗河、松江河等流域,繁殖种群数量在190对左右,占中国繁殖种群数量的95%以上。
一对中华秋沙鸭在嬉戏。 孙亚强 摄
吉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于长春表示,目前,中华秋沙鸭保护面临着栖息地、食物链和河流底层的生态系统遭破坏等问题,以及漂流等旅游活动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
对此,吉林省建立了43处自然保护区,为中华秋沙鸭等濒危野生动物营造了“避难所”。其中,园池湿地等以中华秋沙鸭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已经被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祁永辉表示,未来,该省将协调组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相关技术单位,开展长白山区中华秋沙鸭资源调查和种群监测,掌握资源本底,编制并组织实施《吉林省中华秋沙鸭保护行动计划》。
中华秋沙鸭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喜欢在水流平缓的地域觅食。 孙亚强 摄
此外,吉林省还在中华秋沙鸭重要分布区设立监测站、保护站,组织各方力量清除鸟网、猎套等工具,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监管,对相关区域内的已建项目要研究逐步退出方案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