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因意外致残,巫溪80后媳妇姚秀晏不离不弃,撑起一个家
大山深处的生死相依

姚秀晏在查看蚕宝宝。

姚秀晏(右三)在摘蚕茧。

姚秀晏送女儿上学。
9月25日一大早,重庆市巫溪县花台乡八龙村一组,一栋砖石结构小楼前,一个女人骑着助力车送两个孩子去上学,两个孩子拿着书包,一前一后搂着女子。
“穿暖和点哟!书本和文具拿齐了没有,别上课的时候才发现没带……”女子跟孩子一一确认后,发动车辆准备出发。
“等等,等等,手套……”小楼内冲出一名男子,脸上有个凹痕,走路一瘸一拐的,但步子迈得很快,脸上带着笑容。男子将手套递到女子手中,满意地笑了。
“跟爸爸说再见。”女子眼眶有些湿润。这里海拔八百多米,连日来降雨降温,天气挺冷的,手套是“必需品”。她只顾想着让孩子穿暖和,却没顾得上自己。
坚守
80后媳妇凭一己之力撑起一个家
上面这一幕发生在巫溪大山里,女子叫姚秀晏,1981年生人。男子叫谭周国,1977年生人,是姚秀晏的丈夫。在这栋小楼前,两人接送子女、出门回家的情形每天要上演。
这样的情景,对每个家庭来说,也许很普通。但对姚秀晏和谭周国来说,能够撑到今天,并且继续撑下去,很不容易。
几年前,因为一场意外,谭周国丢了大半条命,现在他除了自己吃饭和洗澡,其余的事情都不能做。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全凭“80后”的姚秀晏一人支撑。
一家人,包括夫妻俩、一儿一女和66岁老父亲一天的伙食,都要靠姚秀晏来操持,再加上圈里几头猪、各类家禽……“光管这么些嘴,就够她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邻居说。
简单算笔账,家人的吃喝拉撒睡、生活费、学费、医药费,靠的都是姚秀晏一人。谭周国已经没有劳动能力,66岁的老父亲也仅能帮衬,打主力的还得是姚秀晏。
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姚秀晏就是顶梁柱,“她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一个家,家里家外,既要上得厅堂,也要下得厨房,还得撑住顶梁。”
“既然‘娶’了他,无论贫穷富贵、生老病死,就要负责到底,这是最起码的。”说这话的是姚秀晏,按照当地的习俗,谭周国是“上门女婿”,是姚家的人。
谭周国家住邻村,父母健在,兄弟姊妹也有不少,但自始至终,姚秀晏从未提过要将他送回谭家。尽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思考,在各方面条件不允许时,这样做也可以理解。但姚秀晏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她表示,未来也会对丈夫负责到底,照顾他一辈子。
打工
进过砖厂的男人和进过砖厂的女人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文人曾这样描述美好的爱情。但姚秀晏和谭周国不是文人,他们都只有小学学历。那时候,两人的家境都不好,学习成绩也一般,小学毕业后,都没有继续读初中。此后,谭周国直接进了一家砖厂打工。
姚秀晏的经历曲折一点,离开学校后,为补贴家用,她帮人带过孩子,也帮人煮过饭。年龄稍长,她也到一家砖厂,像男人一样靠劳动力挣钱。
从砖厂打工开始,两人的人生轨迹开始重合:一开始是在工地干活,风尘仆仆地生产石砖;后来,两人一起进了工厂,主要是生产鞋子;再后来,两人又一起进建筑工地打工。
劳动造就了他们坚定、踏实的性格,无论在哪里,无论干什么,他们很少说自己辛苦,也从不轻言放弃。工作期间,谭周国表现不错,还升为了管理人员,是姚秀晏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