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关键词: NOKIA 诺基亚 可爱 可爱的 瑞士
您当前位置:华南在线 > 新闻中心 > 华南新闻 >

当票补成了集体作恶 电影市场该净化了

日期:2018-09-16 03:26 来源:[db:来源]   【字体:

  当票补成了集体作恶,电影市场该净化了

  新京报漫画/高俊夫

  【娱情分析】

  9月12日傍晚,一则网络上传出的消息让影迷们觉得“凉凉”,据称,相关主管部门将发布新规,从10月1日起,停止一切线上票补行为,不管票补动作来自线上售票平台、影院自有渠道、还是制片方,再用9.9元卖票的话,可能将触动惩罚措施。如果传闻属实,那么让影迷们受惠数年的票补,将彻底成为历史,蝴蝶扇动翅膀之后还会有什么呢?

  1 一桩临时促销手段因何变成业界常态?

  在购票APP出现之前,中国电影市场的票价一直很稳定,观众也接受了价格稍显昂贵的票价,并且死心塌地地认为电影票价就是铁板一块,只可能存在会员卡这样的小幅度优惠,不可能会有大幅度的打折行为。

  票补的灵感或来自网上商城卖书与网约车的补贴大战,当电影售票APP上线时,自然而然地便将先行者们的经验拿了过来。已经习惯了享受网上消费折扣的用户,对9.9元一张的电影票没有任何拒绝理由,买不到9.9的票,19.9也行。

  观众喜欢低价票,但对于究竟是谁在幕后当活雷锋,却不见得每个人都知道。票补这一本来该是临时行为的促销手段,成为一种常态现象,是财大气粗的资本在后台进行博弈所带来的结果。也就是说,票补是一桩由资本引发的狂欢,如果不被主管部门强行叫停,票补是不会消停的,就像网约车一样,除非有公司取得垄断地位,不然的话,资本就会一直主导这场狂欢进行下去,直到竞争者声嘶力竭暴毙而亡。

  在票补最疯狂的2015年,全年各方投入票补的资金达40亿元,在2016年春节档票补达到一个顶峰,仅这一档期据统计票补总额就近10亿元。一家互联网企业为了扶持自己的售票APP占据优势地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投入了16亿多进行票补,并且美其名曰“战略性亏损”。

  对于这样的“战略性亏损”,不但观众们欢迎,在一开始的时候,制片方与影院也都是持支持与配合的态度。票补狂欢之余的确完成了它线上购票率达90%的历史使命,实现了购票渠道与平台的快速转移,客观上拉动了票房数字的强势增长,为整个产业的扩张带来过积极贡献,但由于没能及时收手,票补也终于被人磨成了双刃剑,成为让业界各方受伤的利器。

  2 票补已不再是单方作弊,而成了集体作恶

  如果票补只是资本层面的刀枪相见,那么其他各方都会乐见其成,但在票补成为一剂不可或缺的补药之后,也成为一剂让所有人欲罢不能的毒药。随着票补大战的深入,院线、制片方纷纷都被拉下水,由一开始的尝试与狼共舞,变成了一旦旋转开来就无法停止的陀螺。

  在中后期,票补早已脱离了它的补贴性质,变成一把高悬在每一部电影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烂片依赖票补,在预售期间就能获得上亿票房,高预售数字又转化成观众的高期待值,一旦电影公映,释放出来的消费欲望,会把一部部烂片推上票房排行榜高位。当制片方掌握了这个快速生产、快速变现的规律之后,便取代了资本,成为积极参与票补的第二股强大力量。

  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好电影赢得高票房合情合理,但在票补形成的巨大漩涡下,一旦好电影没有发力在票补上,则很有可能被票补力度大的烂片淹没,这样的现实环境,严重挫伤了严肃创作者的积极性。票补的破坏性,也渐渐由对市场秩序的破坏,最终影响到对创作源头的污染。

  无怪乎在票补最热闹的这几年,也是国产电影整体质量呈下滑趋势的几年,虽偶有爆款出现,但体现在诸多电影产品身上的投机色彩,让真正关心这个产业的人感到深深的失望。

  比如前段时间某影片被曝光的“刷票事件”——片方先进行票补降低票价,大量购买影票后进行退票,如此做法,只需要付出少量退票费,就既能提升票房数字,又能带来热卖效应,对于片方来说,这是一桩很划算的买卖。但“刷票事件”也将票房的恶性竞争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在线购票平台与院线的默许甚至支持,是不可能出现的,由此可以看出,票补已经不再是单方作弊,而成了集体作恶。

网友评论:


阅读排行
推荐文章
图片文章
创新与变革
还记得《我
汪峰抱醒醒
历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