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关键词: NOKIA 诺基亚 可爱 可爱的 瑞士
您当前位置:华南在线 > 新闻中心 > 华南新闻 >

民间公益组织 灾害救援的“黄金十年”

日期:2018-08-27 19:36 来源:[db:来源]   【字体:

  民间公益组织 灾害救援的“黄金十年”

高思发成立的“妈妈农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2008年6月22日,北川万名灾民雨中搬家。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改革物语

  2008年6月19日,四川什邡滢华镇爱心帐篷学校,孩子们正在帐篷里上课。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做公益第10个年头,“中国心志愿者团队”队长高思发所在的本地公益组织逐渐走上正轨,他却更焦虑了。

  每年春节前,他会走访资助的北川学生家庭。2017年,一次进山家访,他见到一位妈妈每天骑2个小时摩托车进山挖药,收入微薄,家里还有孩子、老人需要照顾。这些“走投无路”的单亲妈妈们被迫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中国心志愿者团队”十年来资助对象一直是贫困家庭的学生。

  但今年1月,高思发决定做社会企业,用商业的模式帮助这些妈妈们。名字一开始就想好了,叫“大鱼公益妈妈农场”。

  高思发每天和妈妈们一起在农场里拔草、种菜。100多天过去了,地里的茄子熟了,花生熟了,生态种子没生产出来,销路也没找到,他自嘲“就像十月怀胎”。

  社会企业是这几年部分公益组织开始探索的新方向,成功者寥寥无几。“到底可以长成一个什么样子,还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

  高思发做公益是从帐篷学校开始的。2008年汶川地震,他放弃在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绵阳,从北川灾区志愿者开始做起,“那时哪里懂什么叫公益组织?没这个概念”。

  十年后,他和团队创办的中国心志愿者团队成了北川唯一的本地公益组织。

  2008年被称为“公益元年”。这十年,是民间公益组织的“黄金十年”,从松散的志愿者到职业化的社会组织,民间公益组织得到了身份的确认,但仍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抗震救灾志愿者

  2008年5月12日,老北川县城一片废墟。

  绵阳人高思发在北川中学看到房屋瓦片和钉子裸露在外,很多孩子脚受了伤。他便想,“能否办个帐篷学校,让孩子们安全玩耍?”高思发开始联络志愿者、准备物资,一个月后,他在距离北川中学500米左右的任家坪村搭起了帐篷学校。

  同是绵阳人的刘剑峰在地震后,组织了摩托车车队,到北川进行救援。他们在胳膊上系了红领巾,那是从电视上学来的,“就是想表明是志愿者”。

  6月下旬某天,刘剑锋申请成为帐篷学校的志愿者之一,当网络联络员。由他负责把帐篷学校最新消息和招募信息发在新浪博客上。此后,不断有志愿者来到帐篷学校。

  2008年的汶川地震,有大批志愿者涌入灾区。像高思发、刘剑锋这样自发去灾区的志愿者,据不完全统计,有300万。“我认为,志愿者是2008年汶川地震最大的一个亮点”,长期研究公益的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朱建刚认为,除了官方的解放军可以参与救灾,公众开始慢慢接受自发的社会力量如志愿者、志愿者团队也可以在救灾中起到很大作用。

  在2008年之前,中国社会组织大多以官办为主。这些社会组织一般要根据政府部门的要求和参照行政管理的模式进行运作。

  从2008年开始,公益领域形成了“灾害救援”的新领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郭虹进行过估算,那年进入汶川地震灾区的组织,最多的时候300多家,“另外加上学生社团、志愿者团队、短期进入又撤离的机构,前后总共约有500多个团队和机构”。

网友评论:


阅读排行
推荐文章
图片文章
汪峰抱醒醒
创新与变革
创新与变革
历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