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关键词: NOKIA 诺基亚 可爱 可爱的 瑞士
您当前位置:华南在线 > 新闻中心 > 华南新闻 >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马金莲:扎根泥土,向阳生长

日期:2018-08-16 18:21 来源:[db:来源]   【字体:

  扎根泥土,向着阳光天空生长 ——专访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马金莲

<div mce_tmp=  

(图片由马金莲本人提供)

">

(图片由马金莲本人提供)

  宁夏作家马金莲的微信头像是一株翠绿叠映中的铃兰,四盏白色花朵低头开放,素雅简单。一如马金莲的网名:无名草木。

  从2000年开始写作,十年磨一剑,马金莲踏上了一条漫长的创作道路,俯首沉浸在文学世界的构建中,“这条路甚至需要用一生去丈量”。

  短篇小说《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出乎马金莲意料。不过,她直言很早就有一种心态:“能获奖是好事,是一种鼓励和肯定,但是不会追逐着奖项去前行,要始终保持内心的清醒和宁静,不躁动,不媚俗,不迷失自我,向着自己既定的方向去写就是。”

  “得知获奖确切消息后,内心交织着喜悦和酸楚。文学带给我的丰足和幸福,实在是大过了付出的汗水和艰辛,所以一直舍不得丢下。生活考验最严峻的那些年,我咬着牙扛过来了。如今也还是艰难,工作、家庭、孩子,一系列的琐事抢占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能分配给文学的时间还是太少,但还是坚持着。极少奢望能得大奖,只是觉得坚持是一种习惯,一种让自己的心获得踏实和安宁的方式。”马金莲说。

  通过书写,挖掘尘埃般生命的瞬间光泽

  2000年,18岁的回族女孩马金莲从西吉县什字乡到固原民族师范学校上学,开始文学创作。学校文学社举办征文活动,她创作的《夙愿》获得了一等奖。 

  “我用稿纸把这篇文字认真誊录了,寄给当地的杂志《六盘山》,两个月后刊登出来了。看着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出现在正式刊物上,内心真是激动了好几天。”假期,马金莲把样刊带回家,“父亲看了,弟妹们看了,都没说什么。在我们那个村子里,生存、为生存进行的劳作始终是第一位的,别的都是其次。父亲已经被艰苦的生活压得失却了年轻时对文字的那份喜爱,他显得漠然。”

  马金莲的父亲是乡文化站的干部,母亲是农民。曾受父亲影响大量阅读书籍的她反问自己:“我在一家杂志发表一篇文字,有什么意义?好像没什么意义。更多的只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内心的喜悦吧。”“之后的坚持也是偷偷摸摸的,我不想让人知道,我更愿意一个人坚持和摸索。”

  2003年,马金莲师范毕业后回到乡下,开始为生计奔波。“没有时间写作,文学渐渐地成为一个在心底里埋藏的梦,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一个人翻开本子看看,写写。”2004年,她结婚了,婚后家庭生活繁忙,暂时中断了写作。

  “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生命的个体就是一粒粒微小的尘埃。我想做的是,通过书写,挖掘出这些尘埃在消失瞬间闪现出的光泽。”2005年,在《黄河文学》编辑闻玉霞的鼓励下,马金莲再次拿起了始终割舍不下的笔。

  “诗人单永珍把我推荐给《回族文学》,《掌灯猴》在《回族文学》发表,并被《小说月报》选载;经作家石舒清推介,小说《墨斗》在《十月》发表。2006年6月,《黄河文学》举行首届签约作家活动,我作为身在固原的唯一入选者参加签约仪式。作家郭文斌几次强调我一定要参加活动。得知我是头一次去银川,闻玉霞老师在办公室里一直等我,路上车坏了,等我赶到已经是晚上八点,闻老师饭也没吃还在等我。”

  2007年,马金莲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考试成为正式教师,两个月后又通过了公务员考试。“拿到第一笔工资,我就买了台笔记本电脑,结束了艰难的手写历史。”

  2010年是马金莲创作状态最好的年份之一,那一年她发表中短篇小说15篇,创作以来的首部小说集《父亲的雪》出版。“特别想说的是《赛麦的院子》,这是耗费时间最长的一个中篇。”回忆着创作过程,她的眼前似乎又重现当年情景。“2007年的冬天,我的房子还没有买下,寄住在乡村小学的宿舍里。冬日清闲,西海固的乡村整日被一层薄薄的阳光照耀着。我喜欢站在小窗户前看外面的景象。落尽叶子后挺直的树干,树上缩着身子吵闹不休的麻雀,校门口偶尔驰过的车辆,有风的话,三年级教室门前旗杆上的旗子会迎着风飘摇,猎猎作响。慢慢的,一些纷乱的思绪沉淀下来,心底浮上了往日生活中的一些片段。”

网友评论:


阅读排行
推荐文章
图片文章
还记得《我
汪峰抱醒醒
汪峰抱醒醒
历史资讯